广州警方打掉一网络销售假药团伙售假犯罪呈现家族化网络化特点
□法制日报记者邓新建 □通讯员张伟涛岑柏瀚
案发地点:广东省广州市案发缘由:警方接到食药监部门转来的售假线索
证照齐备的合法公司却被举报网络售假,警方循线侦查,打掉了一个跨湘粤两省,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壮阳药的犯罪团伙,抓获阳某等犯罪嫌疑人6名,查获假冒万某可、美国某根等10多个品牌的涉案产品一批,初步查明该团伙非法销售获利达百万元。
合法公司暗藏猫腻
今年4月,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警方接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转来的一条线索———有人在网上销售假冒知名品牌壮阳药。
海珠警方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大队经过一段时间的侦查后发现,被举报的网页与一家开设在某二手车市场内的化妆品公司有关。
警方立即对该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结果出人意料。这家由阳某和妻子周某注册成立的广州市白某兰化妆品有限公司证照齐全,有员工近40人,通过互联网代理销售品牌化妆品。民警只在公司展厅内查出了少量假冒泡脚粉,并未发现举报中所称的假冒壮阳药。
虽然暂未找到假药,但办案民警对该公司继续调查后发现,该公司自成立以来长期亏损,但却不断招聘新业务员扩大规模,其填补亏损的巨额资金来源非常可疑。
随着对“白某兰”公司侦查的进一步深入,警方发现这家表面看起来合法经营的公司原来暗藏猫腻。
通过综合大量证据分析,办案民警判断“白某兰”公司内存在一个假药“网络销售客服中心”,而该“中心”所在位置相对隐蔽,职能部门在日常检查中不易发现。
与此同时,民警对假药流通环节展开追查,最终在距广州几百公里外的湖南省永州市找到了假药的发货仓库。负责假药仓库发货的是嫌疑人周某平和其男友唐某,而周某平则是“白某兰”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的妹妹。一个完整的网络售假团伙完全浮出水面。
跨省摧毁假药网络
9月12日,海珠警方对“白某兰”公司及其假药仓库同时采取行动,一举抓获阳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假冒壮阳药一批。
行动中,警方在“白某兰”公司内进行了细致地搜查。这一次,位于公司二楼一间门上挂着车辆防盗锁的房间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对于这间看似无人使用的房间,阳某等嫌疑人称该房只是其公司代理某品牌眼镜的展厅,因为还没启用,所以里面是没有人的。
民警进入后发现这是一套3室1厅的套间,外面的客厅确实是某品牌眼镜的展厅,但里面一间紧闭房门的卧室似有声音传出。民警上前推开房门时看到了这样一幕———5名“客服人员”正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处理来自全国各地购买假药的信息。
原来,阳某等犯罪嫌疑人将假药“网络销售客服中心”藏在了这样一间隐蔽的小卧室里。
至此,这个由阳某和周某夫妇等6人组成的犯罪团伙精心经营的跨省销售假冒壮阳药犯罪网络被捣毁。
经审查,阳某等犯罪嫌疑人交代了其自2012年年初开始通过网络非法售卖假冒壮阳药,为扩大规模,他们于2012年8月注册成立“白某兰”公司,以每盒20元的低价购进假药,通过销售网页发布虚假广告,再以每盒200元的价格卖出,累计非法所得达百万元。为掩盖其不法行为,他们长期用非法所得填补公司化妆品业务的巨额亏损。
经药监部门鉴定,阳某等犯罪团伙销售的假药或不含有效成分,或含有会对人体造成损伤的非法添加物,非法添加物中主要含有西地那非成分。西地那非成分为处方药,必须严格按照剂量服用,大剂量服用的话甚至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者和高血压患者死亡。
假药销售呈新特点
据办案民警介绍,近年来,药品领域犯罪正向网络化和跨区域化发展,犯罪团伙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呈现出新的犯罪特点,打击难度也在增大。以此案为例:犯罪团伙成立合法公司企业,以合法经营活动掩盖其犯罪行为;犯罪团伙成员间为家族成员,结构紧密。上述团伙中,6名成员之间或为夫妻、情侣,或为兄弟姐妹,分工明确,分别负责假药销售网页、投放广告、客服管理和化妆品业务等;犯罪团伙招募客服人员,组建网络销售客服团队,以零售方式售假,避免大批量出货引起警方和有关部门的注意。同时,为了让自己公司的网站浏览量增加,吸引更多的客户,该团伙还会每月固定给国内某搜索引擎付费,让其网站的搜索排名靠前。这样,当消费者打开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产品时,便会最先注意到其公司设置的网站,从而误导消费者购买其假冒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