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律所公告: 律所地址:武昌区中北路124号德成中心10楼  电话:027-87126550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动态

年度全国法制好新闻和法制题材影视剧目评选结果揭晓

2012年度全国法制好新闻和2011~2012年度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评选获奖作品名单?  

????

????? 本网讯 记者于呐洋 由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共同主办的2012年全国法制好新闻和2011-2012年度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评选活动近日结束,共评出获奖作品397篇(部),其中一等奖55个,二等奖116个,三等奖224个,特别奖2个。法制日报及所属子刊、法制网共有22件作品获奖。

  据悉,2012年全国法制好新闻和2011-2012年度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评选活动,从2013年1月份启动。按照《全国法制好新闻评选办法》,经各省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司法厅(局)和广电部门、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积极推荐,共收到40家中央媒体、32个省(区、市)推荐的作品1553件(篇)。其中,推荐全国法制好新闻作品1146件,推荐全国法制题材影视节(剧)目407部。评选活动办公室组织了有关部门负责人、新闻影视界专家学者,参加的评委会,由司法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会长张苏军担任评委会主任,对推荐作品进行了复评、定评。据活动组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本届参评作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开展宣传,政治特色鲜明。参评作品围绕中心工作进行报道,注意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及时报道、传递中央的政策、精神。二是准确反映党和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主题,法治特色突出。参评作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当年的典型案例和人物作为选题,注重从法制视角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引导社会舆论,体现了法治思维。三是表现形式丰富,普法宣传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在今年的评选中,有的参评作品呈现出一些新特色。如图片类作品整体质量明显提高,形式上颇具创新,出现了由普通交警用手机拍摄自己工作生活的原生态图片,反映了全媒体、自媒体时代的特点。从今年参评的近50部普法栏目剧和短剧来看,作品题材丰富,涉及到新型诈骗、敲诈勒索、贪污腐败、土地拆迁、群众调解、赡养老人、保险理财、房产纠纷、税收廉政等内容。在今年的电影作品中,微电影这种新兴电影艺术形式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作品虽然在形式上、内容上、电影艺术表达上还显得稚嫩,但却为法制宣传不断创新提出了新的发展动向。

年度全国法制好新闻和法制题材影视剧目评选获奖作品评析

  本网记者 于呐洋

  由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共同主办的2012年全国法制好新闻和2011-2012年度全国法制题材电影电视节(剧)目评选活动结果近日揭晓。

  获奖作品里既有全局性的宏观综述又有微观的生动场景,既有蕴藏深刻内涵的层层解析又有娓娓道来的片段故事,既有可资借鉴的理性经验又有有血有肉的身边人物……这些获奖作品关注热点、贴近群众、主题多样、丰富多彩,从多角度反映出2012年度中国法治前进脚步和法制新闻创新轨迹,起到了传递法治正能量的作用。

  紧扣时代主题 坚持正确导向

  许多获奖作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进行报道,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获奖的通讯作品里,充分体现主题重大,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特点。如,一等奖作品新华社《从民主法治建设看科学发展》,对宏观主题准确把握,深刻阐释出科学发展与民主法治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突出权威性、思想性;一等奖作品人民日报《司法考试,如何助力法治中国》,对十年来作为我国司法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在加快推进司法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提高司法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充分评述,也提出改革完善的建议,翔实、厚重。

  获奖的言论作品秉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去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期间,法制日报刊发的评论《凝聚改革的法治共识》,针对一些人认为改革就意味着必须突破现行制度的看法,鲜明地提出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的观点,强调凝聚改革共识要靠法治,保障改革方向要靠法治,强化改革顶层设计还要靠法治。在改革成为时代话題的今天,发出主流媒体的强音,起到有效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而人民公安报的《公安机关贯彻十八大精神系列评论》则是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阐述公安机关应当如何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论证全面深刻,论据充分细致,语言平实有力,对基层公安机关具有较强指导作用。

  此外,获奖作品中,新华社英文评论《党纪国法:中国不允许碰触的高压线》、消息《改革劳动教养制度已成社会共识》、新华网网络评论《“刑诉法大修”何以牵动人心》等作品,针对重大事件发出权威声音。中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制作的电视专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通过具体案例,反映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决心。中国司法杂志的《司法行政文化建设专题笔谈》专栏宣传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在深入推进文化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司法行政机关加强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关注热点问题 突出法治思维

  获奖作品大多注重从法制视角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突出法治思维,准确反映党和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在深度报道方面,一等奖作品法制日报的《奠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实社会基础》,刊发在党的十八大期间,全面反映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二十多年取得辉煌成就。报道主题宏大,法制特色鲜明,采访深入扎实,较好地反映了党和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主题。

  人民法院报的消息《最高人民法院未核准吴英死刑》,针对众说纷纭的吴英非法集资案,在第一时间将最高人民法院的审理结果尤其是不核准吴英死刑的理由公布于众,让民众在了解吴英集资诈骗案的事实认定和裁判规则的同时,树立了案件报道客观、中立、公正的新闻范式,更重要的是让整个社会对司法公正有了信心。

  《法制与新闻》杂志的评论《法治不允许掩民之口》,针对社会上一些地方政府封闭信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谬论,立足于法治视角论证公众享有知情权,阐述民主监督的重要性。

  此外,获奖作品中,人民日报深度报道《法眼观内涝》、光明日报通讯《力解高墙之忧》、检察日报评论《可怕的执行家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专题《河南“眼花法官”判错案,促错案终身追究制度首次问责》、中央电视台新闻《红树林之死》、民主与法制杂志社的评论《实名制决策应尊重公共民意和程序正义》等都是分析法治事件、传播法律知识、反映法治进程的好作品。

  获奖的专版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法理剖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案说法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律意识和法律精神,强调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护对于人的行为规范。这些版面编排风格活泼,视觉冲击力强,如获得一等奖的《政法司法》专版(法制日报)、《法治时空》专版(农民日报),获得二等奖的《法治》专版(光明日报)、《延伸》专版(法制日报社区版)、《立法监督》专版(人民法院报)等。

  内容贴近群众 形式丰富多样

  许多获奖作品内容贴近群众,形式丰富多样。比如,电影、微电影的获奖作品均法制特色突出,选材吻合“三贴近”、内容涵盖面广、社会教育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感人、生活气息浓厚,电影表现手法娴熟、艺术品位较高。

  《南平红荔》这部电影以青少年犯罪的敏感社会题材为创作主题,以全国优秀女法官詹红荔为生活原型,通过电影艺术再现对未成年罪犯权益的保护,反映了法律的人文关怀、女法官的博大母爱、社会的集体关切、人性深处最脆弱的情感,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统一的主旋律优秀作品。

  广东、湖南、江苏三省推荐的10部总时长约100分钟的微电影,是本次评选活动的一项新事物、一个亮点,同时对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也是一个新启迪、一个新思路。

  获奖作品中的普法栏目剧、短剧题材更加丰富,体现时代性和社会热点话题,涉及新型诈骗、勒索敲诈、贪污腐败、土地拆迁等。如,《快递的规矩》反映快递自定保价赔付标准、快递丢失赔付难的现实问题,通过普法形式让人民群众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权益。用法治理念教育大众、引导大众,是这届获奖作品中的突出特点。

  本届参评的长篇电视剧共有7部。获一等奖的作品由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制作的《营盘镇警事》,以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大营分局教导员范党育的生前事迹为原型,艺术性地表现了范党育从警26年,长期扎根基层,用心血架起人民警察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作品生活气息浓郁。

  本次获奖的网络作品,来自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政法类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涵盖了网络法治报道各相关领域和单位。其中,网络专题作品既有刑诉法、民诉法修改等法治热点,又有湄公河惨案审判等重大案件,还有聚焦执法公正等专项行动,内容丰富,形态多元。法制网的《10?5湄公河惨案大审判》专题,开设了最新报道、案件调查、善后处理、图片报道、视频报道等动态栏目,并通过“案情简介”、“案情回放”等栏目对事件进行全程回放,“各方回应”汇总中泰缅老等国家的官方表态,“相关评论”汇总主流媒体的权威评论,整个专题内容丰富详实,表现形式多样,让网民对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办公电话:027-87126550
法律咨询电话:17762577710

Copyright © 2016 湖北百思得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13009719号-1 技术支持:珞珈学子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