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实名不检视快递成贩毒快车道
法制日报记者蒋皓?? 通讯员杨永平? 马小花
名为购买“茶叶”,实为从外地进毒,并利用所开办的“二手手机网店”,以寄送二手手机名义贩毒。近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一起利用网络、快递贩毒案件。
“网络、快递在极大便捷人们生活的同时,其虚拟性、私密性和不确定性,也为贩毒提供了便利和掩饰。”该案主办检察官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2年9月,阿豪从网上得知,含有麻黄素的感冒药能提炼冰毒,并且网上有人专门收购此类药,便加入一个专收此药的QQ群,结识了大量收药的刚子。为了防止被骗,第一次交易时阿豪只将部分收来的感冒药寄给刚子,刚子还未收到药就先给阿豪打来1万元,二人迅速建立起信任。
2013年1月中旬,刚子从广东省深圳市打来电话说手里~有冰毒,请阿豪帮忙“出货”。
两人商议后将毒品包装在茶叶中用快递运送,收货地址填写陇南郊区,阿豪则在网上对快递进行追踪,一进陇南就给快递公司打电话,问清派货点后自己过去取。
“取货时,只要报出快递上写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就行了,快递员一般不会查看取货人身份证件。”主办检察官说,实际上,在发件人以及收件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邮寄要件中,基本只有收货人联系方式是真的。
由于在当地认识的吸毒人员不多,欲将毒品尽快脱手的阿豪,先在网上建了一个名为“红色警戒”的QQ群,然后注册了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业务——二手手机交易网店,一个用来联系买家,一个用来具体交易。
据阿豪供述,他在群里联系到买家后,将毒品分装夹带在普通货物中,以交易二手手机名义,利用快递运送到对方手中,对方则通过银行账号或支付宝付款。
阿豪说:“他们(快递员)每天业务很多,收的货品不可能件件检查。而且买家一般是几克几克的买,数量很小,随便包装一下,快递员就发现不了。”
记者了解到,虽然2012年5月1日出台的快递服务国家标准规定,“寄件人拒绝检视可不予收寄”,但并未强制规定快递公司必须对包裹进行检视。快递等物流业不实名、不检视的漏洞,已经成为贩毒等违法犯罪的快车道。
此案主办检察官表示,目前快递运送毒品呈运输成本低廉;人货分离;多为长距离贩毒;使用虚假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中间环节较少,隐蔽性强,难以监控等特点。
这名检察官建议,物流快递行业应当引入强制检查、验货制度,要求快递员收件时认真核查身份证件并对物品进行检视,一旦有明显过错发生,就应对其追究责任。禁毒部门与物流快递行业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便第一时间发现涉毒情报。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研究调查,制定有效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