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3500个法德讲堂织密基层普法网
法制网记者 余东明 孟伟阳 通讯员 郭 晖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7月10日,72岁的卫家疃村村民卫德瑞在“法德讲堂”上饶有兴致地给大家讲起《弟子规》中“入则孝”部分的内容。“前几天新闻还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了,要让年轻人尊重老人,常回家看看,没想到《弟子规》里也有相似的内容。”村民卫德平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如今,在山东省烟台市像卫家疃村这样的“法德讲堂”共有3500个,广泛分布在村居、社区、学校及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
烟台市司法局局长郝志学说:“法德讲堂是烟台开展‘法德共进’活动的一项内容。‘法德共进’就是将法与德两种治理方式同步运用、长期推动,为建设平安烟台、法治烟台、和谐烟台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今年上半年,烟台市委宣传部、市综治办、司法局、普法办完成前期调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法德共进”活动的意见》,明确今后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推进文明和谐机关、乡村、社区、学校、单位“五项建设”,着力打造法德讲堂、共促会、文化主题公园(广场)、主题宣传月“四个品牌”,切实抓好“法德共进”与业务工作、法治文化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三个结合”。这也被称作烟台的“法德共进五四三”工程,其中又以“法德讲堂”最受群众欢迎。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管不到的地方或者不宜用法律调整的领域,用道德手段来补充,这对于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十分有益。中华民族崇道尚德的传统是融化在血液里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与人为善,互助友爱,将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郝志学说。
“不随意在公路、村道上晾晒农作物和其他物品;尊敬长辈……”这是记者在蓬莱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看到的该村村规民约。据统计,烟台市已有90%的村居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了村规民约。
烟台司法局副局长杨秀全说:“村规民约既依据现行法律制订,又融合了公序良俗,是‘法德共进’的典型代表。事实证明,越是依据村规民约开展治理的村居,越文明有序,违法乱纪的事情越少发生。”
今年4月,烟台开发区海韵社区的南洪英因拆迁分得住房4套,重男轻女的她希望房产将来全部由儿子刘常龙继承。这种想法让平日里对母亲孝顺有加的女儿刘晓燕心里十分不快,于是她找到社区调解员刘训清寻求帮助。刘训清对南洪英讲明了有关继承权的法律规定,南洪英终于明白女儿刘晓燕享有同等的继承权,最终立下遗嘱并公证,将4套住房平均分配给两个孩子。
“人的高尚品质和文明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除了后天的不断修养外,还有法律的强制力、威慑力在发挥作用。”郝志学说,“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不可能单靠表扬和鼓励来树立,最终还要靠法律的规范和支撑”。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烟台开发区政法委书记吕永坤说,“‘法德共进’既要发挥法律的作用,也要发挥道德的作用”。
郝志学表示:“‘法德共进’的重点是法律,而关键在于普法。从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看,普法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据了解,按照“法德共进五四三”工程的要求,烟台市将加强法德文化教育室、法德文化一条街等法德文化阵地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德文化活动,并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宣传法德文化知识。
据统计,烟台市已经有2498个村居,739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德共进”活动,预计今年年底在全市各目标单位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