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院实现1783个审判用法庭全部数字化
人民网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 杨孟辰)今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在京召开中国法治发展与展望研讨会,并发布《法治蓝皮书(2015)》。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朱深远表示,从社科院法学所发布的本次测评报告看,浙江法院阳光司法工作进步显著,逐年累进发展、提档升级,不断走上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发展轨道,日渐形成了开放、动态、透明、便民阳光司法新机制。
据朱深远介绍,在审判流程公开平台建设方面,自2008年起,浙江法院全面实现网上办案,每个案件流程环节的进展情况,都在网上公开,当事人可凭密码在网上查询诉讼进程。全面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及时提供语音和短信咨询服务。浙江法院1783个审判用法庭全部数字化,所有开庭全程录音录像,让庭审全过程可定格、可再现、可复制。在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建设方面,开发了裁判文书管理系统,法官只要点点鼠标,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文书制作、排版、校对、匿名处理、上网等一系列操作,实现了一体化、自动化;严格落实“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依法应当公开的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布,对不公开的实行严格的反向审查制度,全省法院上网文书总量已达189万份,居全国首位。在执行信息公开平台建设方面,规范全省法院网站执行公开栏目和执行专网建设,整合执行数据资源,所有执行案件的财产查询、控制、处分、程序流转等基本情况都在网上即时公开。在最高法院和浙江省联合征信的信息平台上公开曝光失信黑名单18.4万名,使“老赖”在申请贷款、招投标、资质认定、市场准入、乘飞机高铁等方面处处受限,有效破解执行难。
朱深远表示,做好阳光司法工作:必须要一以贯之地强力推进。阳光司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要以一种钉钉子精神,常抓不懈。必须要深化认识,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创造力、凝聚力。必须要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为动力。要针对社会公众对司法公开的需求,从群众反映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着手、着力,分析原因,应因施策。必须要坚持改革创新。
本文转自http://legal.people.com.cn/n/2015/0318/c42510-2671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