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
法制日报北京3月9日讯 记者陈丽平 安徽合肥公交集团客服中心业务主管李祥斌代表今天提出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法律法规,使居家养老事业的开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今年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十城市万名老年人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这次调查选取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获取个人有效问卷一万多份。76.8%的被访者听说过“居家养老服务”;89.1%的被访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李祥斌说,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途径。2008年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等十部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后,各地积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立足家庭,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及精神慰藉等综合服务,让老人们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实现养老。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居家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间的新型养老模式。
李祥斌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大都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虽然依靠市区两级政府的建设补助资金投入,启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开展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但是因运营补助等管理资金来源有限,使得一些后续服务受到制约。目前政府为低保、空巢、高龄老人每月提供一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资金,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困难,但若要提供较为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
李祥斌指出,养老保障作为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使得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制约。居家养老组织体系中各相关的职能部门不清楚自己的职责范围;有关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配合和协调沟通,在有些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造成居家养老服务效率低下,很容易出现遇到问题各个职能部门互相推诿现象。
李祥斌指出,政府应完善居家养老法律法规,规范政府相关部门工作,明确其职责。应以政府为主导,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扶持社会养老事业发展。如对企业和个人创办社区家庭养老服务企业的,要优先保障养老服务企业及社区老年公寓的建设用地;各类服务企业进社区开展养老服务,要减免企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免征老年服务企业自用房产房产税、车船税;按照居民收费标准收取服务企业的水、电、暖、燃气、有线电视等项费用。
“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李祥斌建议把养老事业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尤其是要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共设施统一规划。政府还应加大对社区居家养老以及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的投入,拓宽保障范围,扩大覆盖面,惠及更多的老年人群体。
李祥斌还建议出台社区照料服务条例,规范服务秩序,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开展服务人员专业培训,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