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市“六五”普法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自“六五”普法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在玉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全面推进“法治玉门”、“平安玉门”建设工作,积极完善和落实普法依法治市各项措施任务,使“六五”普法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织领导机构健全,普法措施完善落实。各普法单位都能把“六五”普法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及时调整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各普法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普法组织机构、工作制度、骨干队伍健全,普法办公室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每年召开2次以上班子会议研究普法工作,按照全市“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认真制定本单位“六五”普法规划,并能做到每年普法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重大学法、普法活动有通知、有资料、有记录、有总结。
法制宣传重点突出,普法工作成效明显。全市各普法单位都能紧紧围绕玉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现实需求,扎实开展《宪法》、国家基本法律和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维护稳定、社会管理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据统计,“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乡镇、各部门共开展“送法下乡”活动58场次,举办法制讲座培训班89期次,开展集中法制宣传活动26场次,出动宣传车116台次,悬挂横幅585条、展出展板582快,设立咨询台375个,解答咨询5600多人次,散发宣传资料21.5万份,受教育群众13.2万人次。
“法律十进”形式多样,法治氛围日益浓厚。为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十进”工作,玉门市司法局积极开通了《玉门市司法行政网》,在玉门电视台开播了《法治玉门》普法专题节目。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创新普法载体,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手机短信、普法小广场、宣传长廊、法制宣传栏、普法展板、法制宣传标语、普法挂历、纸杯、彩页、宣传单、专题片(幻灯片)、法制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目前,全市共建成普法教育基地5个,乡镇(街道)法律辅导站15个,村、社区法制学校66个,法律图书角66个(农村57个、社区9个),法制宣传一条街和长廊18个,普法小广场32个,LEDD宣传大屏幕10个,宣传管屏4个,短信普法平台4个,宣传电子屏45个,宣传专栏(橱窗)86个,广播电台、电视台固定法制宣传专栏3个,普法QQ工作群1个,法制文艺宣传队2支,使法制宣传阵地建设得到了加强和创新。
普法资料逐步健全,基础台账得到规范。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普法责任单位不仅日常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得较为扎实,而且相关资料、台帐的收集、整理、归档、归类也比较规范有序,真实性强,让人看后一目了然,较好、真实的反映了普法工作的成效。
普法经费稳步增长,保障措施落实到位。六五”普法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市政府每年都按标准将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及时拨付到位。各普法责任单位都能完善普法经费投入机制,确保了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六五”普法开展以来,全市各普法单位共购置《“六五”普法教育读本》4500余册,征订“六五”普法考核证5700余册,编印普法教材和宣传资料34.8万份,并制作了法制广告牌、宣传碑、宣传墙、法制宣传栏和展板,购置必要的宣传设施,开展了各种形式丰富多样的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活动。
普治工作有机结合,法治创建措施有力。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能够做到普治并举,把普法教育工作与各类法治创建活动、依法治理活动、行政执法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普法教育工作更好地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推进了 “法治玉门”、“和谐玉门”建设进程。目前,玉门市得到国家司法部、民政部命名表彰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先后命名表彰的 “全省民主法治社区”2个、 “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9个,被酒泉市先后命名表彰的“酒泉市诚信守法企业”5个、“酒泉市民主法治社区”4个、“酒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8个、“酒泉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1个、“酒泉市学法用法示范机关”2个、“酒泉市学法用法模范公务员”6名。
普法与综治维稳相互推进,依法办事观念深入人心。在普法工作中,各乡镇、个部门、各单位将普法教育与各项中心工作有机结合,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做到工作未动、普法先行,工作已动、普法同行。
“六五”普法工作的扎实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玉门市各级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了广大群众学法、用法、守法、尚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部门、单位和乡镇、村居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靠法律解决矛盾纠纷的新型风尚已广为推行开来,为玉门平安稳定、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玉门市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