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压之下各地违规补课仍存在
本报北京10月15日讯 记者张维 教育部今日通报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督查情况。通报显示,违规补课、违规考试和分班、作业量大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在一些学校仍然存在。
根据通报,内蒙古呼和浩特十六中、铁路一中、呼和浩特六中,安徽省蒙城县第七中学,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一中学,江西九江修水县黄沙中学,福建漳平一中、漳平二中、漳平实验中学等违规组织学生周末或假期补课。河北省石家庄市维明街小学组织学生课后有偿补课,河南省郑州中学代课教师段某组织该校学生到本人开办的补习班上课,海南海口第二十五小学某老师强迫学生放学后留教室进行有偿补课。
个别学校擅自组织小学升初中考试或变相考试,陕西西安交大二附中对登记的93名学生进行了综合素质测试;安徽省歙县歙州学校通过考试方式录取初中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河南郑州一中实验初中以举行“新田杯”国际数学邀请赛初赛名义组织部分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升学选拔考试。少数学校违规分快慢班,督查中发现,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第二中学初一年级存在此问题。
上海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每天布置大量的抄写作业,孩子们往往做到深夜还不能完成,体育和活动课均被语、数、英等科目占用。浙江省嵊州市嵊州中学初中部、武义县武阳中学也存在着“学生作业量过多”现象。
此外,国家课程方案未落实。一些地区学校音、体、美等学科专业师资力量薄弱,难以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另外为了升学考试而占用音、体、美等课程的现象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初三年级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通报指出,今后将对违规办学的学校,加大曝光、查处力度,严厉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教育部鼓励各地研究制订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方案,科学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逐步扭转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的倾向。积极推进中考制度改革,完善综合素质评价,鼓励用等级制呈现中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