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律所公告: 律所地址:武昌区中北路124号德成中心10楼  电话:027-87126550
联系我们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动态

每天看私信如皇上批阅奏章

法制日报记者李恩树

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

日前,被北京警方以涉嫌聚众淫乱刑事拘留的网络“大V”———“薛蛮子”(网名)也十分关注,主动向办案民警提出要了解相关内容,同时吐露了其成为网络“大V”的发展历程和心态变化。

包装成“杂家”形象吸引粉丝关注

谈到自己缘何从一名60岁的美籍华人摇身变为拥有1200多万粉丝的网络“大V”,“薛蛮子”称自己年龄大、阅历丰富、知识面广,且“自己‘万金油’式的知识结构非常适合微博这种自媒体形式”。

“薛蛮子”称,其微博粉丝由几万到上千万的井喷式增长有3个阶段。

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于建嵘在新浪微博上发起“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迅速掀起一股“网上打拐”风暴,“薛蛮子”积极参与其中,迎来了第一个粉丝量增长高峰。

同年5月,“薛蛮子”将自己的抗癌信息在微博上公布后,引起第二轮粉丝量的激增,“薛蛮子患癌”的信息甚至成为5月份微博最火的讨论热点之一。

“薛蛮子”还参与多个大型网上慈善活动,许多媒体进行了报道,粉丝量进一步扩大。一些网站开始对“薛蛮子”进行推荐,并常邀请其出席微博达人大会等活动,使其粉丝量逐步达到1千多万的级别。

“薛蛮子”称,初期发微博时还比较谨小慎微,一条微博要反复向消息来源了解情况,有时要修改10多次才敢发出去,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自己比较擅长的慈善、财经等方面,对不太了解的也不轻易发表意见。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为保持粉丝量和关注度不断提升,“薛蛮子”每天发微博近百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转发,话题逐步扩展到时事、环保、历史、卫生、食品等多个领域。

但随着名气的增长,“薛蛮子”自称很享受被人夸奖的感觉,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粉丝量和网上评价。

“薛蛮子”称自己在发微博时,对擅长或者不擅长的领域都要说几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百科全书型的“杂家”形象。为了博取眼球,甚至发一些格调不高的东西,还参与一些热点事件讨论,发表负面的言论,引发网民不满情绪的宣泄,以此获得更多网民的关注与支持。

享受“大V”威力后开始“飘飘然”

成为“大V”后,“薛蛮子”逐渐感受到微博力量的惊人之处。

“薛蛮子”称,自己在微博上每天收到上千条私信,每天求转发的有三四百个。

“有一天早上6点多,我打开微博发现一条私信,反映称湖北孝感的小学生背着书桌上学,然后我就发了个微博,没想到孝感政府第二天就出资解决了此事。”“薛蛮子”说。

“一条募捐的微博发出去,一天就十几万,七天筹到了上百万。”网上的巨大能量让“薛蛮子”看好网络发展潜力,将投资重点集中在网络上。“经过我推荐的企业或地方,都能够迅速被广泛关注,人气提升很快,为他们带来了效益。”

“每天早上打开微博,看着粉丝发来的上千条求助的信息,我随手回复或转发,感觉就像皇上批阅奏章一样。”“薛蛮子”称,“由于网上的声音没有监督,在我成为虚拟世界的‘意见领袖’之后,享受到了‘大V’的威力,逐渐飘飘然,开始忘乎所以。”

据办案民警介绍,为了和其他“大V”比排名、比粉丝,“薛蛮子”开始追求每天大量发布热点微博,只要认为能引发关注,不做核实就转发。

拥有上千万粉丝的“薛蛮子”发现,一旦有人在网上对其发布内容提出质疑和反驳,不用自己出面,那些粉丝就会站出来替自己说话,粉丝的言论就会淹没对方的声音。

这误导了网民对事件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引发了不满情绪的宣泄,忽视了自身作为一个网络“大V”应尽到的社会责任,带来不良示范效应。“薛蛮子”说。

?

“没有监督的网络只会走向反面”

正如“薛蛮子”所言,微博在经历3年“野蛮生长”后,亟需建立制度规范。

“薛蛮子”称,网民和现实中的民众一样素质参差不齐,其微博对于那些知识层次不高、理性思维不强或者对社会本就存有不满的网民来说,就可能会起到激化情绪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掺杂着情绪化表述的微博,可能会让网民对事件的认识、理解和态度造成误导,引发宣泄不满情绪。

在和民警的交流中,“薛蛮子”坦承在没有核实和求证的前提下,转发了真假尚不明确的微博,忽视了自身作为一名网络“大V”的社会责任和示范效应,可能对网民起到了误导作用,传递出一些负能量。

对于网络谣言,“薛蛮子”说,网上社会和现实社会是一样的,现实中不能造谣,网上当然也不能造谣。

“两高司法解释的出台,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与办案民警的交谈中,“薛蛮子”说,“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也需要秩序,现实社会中不能做的事儿,网上一样也不能做。没有监督,没有规范,只会走向反面。”

据悉,北京警方接到网民举报“薛蛮子”涉嫌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目前正依法开展调查。

法制日报北京9月15日讯

办公电话:027-87126550
法律咨询电话:17762577710

Copyright © 2016 湖北百思得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鄂ICP备13009719号-1 技术支持:珞珈学子 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6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