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传人员变媒体掮客屡爆猛料

图①为警方讯问犯罪嫌疑人仲伟。
图②为不法分子制造的假采访证。
图③图④分别为不法分子用于敲诈的假记者证和假公章。
文/图? 法制日报记者? 李恩树
继“秦火火”、“周禄宝”、“傅学胜”等“网络名人”涉罪落网后,近日,江苏徐州警方在公安部统一部署和江苏省公安厅直接指挥下,侦破系列网络敲诈勒索案。多个由爆料人爆料、枪手加工材料、网络推手水军炒作、网站管理者发帖删帖、幕后策划者实施敲诈勒索的完整犯罪链条浮出水面。
据悉,此案是全国公安机关集中打击网络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中,抓获人数最多、涉案价值最高的网络敲诈勒索案。
假记者办网站作案61起
行动中,公安机关打掉4个犯罪团伙,抓获16名犯罪嫌疑人,破获涉及7省27个市县的120起网络敲诈勒索案,涉案金额约300万元,打掉专门用来敲诈勒索的“社会焦点网”、“环球视点网”等11个网站。
江苏金湖县人仲伟有13部手机,40多个号码,每部手机都应对不同的来电。
仲伟自称“中国今日焦点编委会华东区委主任”,他名片上印有“中华新闻集团委员会”以及“中国书记市县长编委会”的名头。名片背面写有“中国今日焦点编委会是由全国人大、中纪委、中华新闻集团等8家单位联合组办,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管”。
实际上,这些“名号”全部子虚乌有,仲伟的真正身份是“今日焦点网”注册人。
号称“独家报道各地热点消息”的“今日焦点网”定位为新闻资讯网站。自2012年3月注册至今年8月19日,该网站共发帖文7340条,最多时每天发布180条。
“但网站其实是亏本的。”徐州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民警发现,与传统靠影响力吸引广告商的新闻门户网站盈利模式不同,“今日焦点网”似乎并不想扩大影响力。
“仲伟以网站为平台,专门利用发布负面新闻进行敲诈勒索。”民警表示,网站影响力不温不火可以收放自如,既能随意发布负面网帖,又可随意删帖。
8月23日,公安机关在仲伟家里将其抓获,搜查发现大量假“新闻工作证”。
经查,仲伟今年45岁,高中毕业。2010年和2012年,他通过虚假注资,分别注册南京卓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纬业焦点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除“今日焦点网”外,仲伟以公司名义同时注册了“社会焦点网”、“社会网”、“时代焦点网”、“今日视点网”、“现代焦点网”5家网站。
据主办此案的徐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大队长孙睿介绍,2010年至2013年间,仲伟伙同他人,在江苏徐州、安徽淮北、山东菏泽等地共作案61起,涉案200余万元。
?
政府人员变身媒体掮客
2010年,仲伟应聘至《今日中华》杂志销售部门后,代理该杂志江苏片区销售。
当时,《今日中华》杂志还有一家名为“中国今日焦点网”的网站,仲伟也是该网站的工作人员。据孙睿透露,仲伟正是在该网站供职期间,慢慢开始实施敲诈勒索的。
警方介绍,2010年8月,“中国今日焦点网”给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发去一封“核稿函”,指出开发区一家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审批,违法占地”,该网站准备在网上对此进行披露。开发区管委会将此事交由管委会政宣办处理。随后,政宣办原工作人员窦玉刚联系上仲伟,赶到北京“协商处理此事”。
按照窦玉刚的说法,双方“协商”的最终结果是:仲伟收了5万元,并签写一个“不予刊发报道”的回执。但实际上,仲伟最终获利两万元,剩下的3万元被窦玉刚扣下。
自此,仲、窦两人建立起联系,窦玉刚慢慢成为仲伟团队中不可或缺的“爆料人”。曾长期在政府宣传部门工作的窦玉刚,当时主要负责舆情处置,和媒体熟络,深谙“媒体掮客”、“危机公关”之道。
窦玉刚和仲伟时常电话联络。在一次通话中,仲伟称愿意为窦玉刚提供的爆料线索支付两成回扣,窦玉刚“当时没有直接答复,也没有当场拒绝”。
徐州警方介绍,今年5月左右,窦玉刚给仲伟打电话爆料称,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庙镇一个地产开发项目未建先售期房,并把资料拷贝给了仲伟。随后,仲伟冒充“赵姓记者”以“中国焦点新闻网”名义将稿件传真给大庙镇政府办公室和该项目开发商以曝光相要挟,最终获利5万元。但窦玉刚觉得“5万元太少”,让仲伟再以“镇政府工作人员非法集资”负面新闻敲诈。仲伟如法炮制,窦玉刚得到5万元。
孙睿说,窦玉刚与仲伟相识后,先后参与实施涉及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7起敲诈勒索案件,非法获利73万余元。
在窦玉刚看来,和假记者仲伟合作“可以名利双收”,“既能挣些钱获得高品质生活,也能挣一点政绩,因为只有自己才能搞定负面舆情”。
?
受害方破钱消灾鲜报案
半个月里,被仲伟点名的大庙镇地产开发项目负责人魏全(化名),从徐州往北京跑了4趟“灭火”。
“应‘赵记者’(仲伟)要求,我们每次到北京时,针对他报道中反映的问题,带齐了所有手续材料,但他根本不看,还威胁说要把这些问题全部发到网上,要把企业名声炒坏,除非给他20万元。”魏全一行觉得要价太高,没答应回了徐州。
两天后,魏全接到仲伟的电话,称“一定会把该报道发到网上,并且还会发到上级主管部门”。之后,魏全等人又专程到北京找仲伟“协商”,双方仍然没谈妥价钱。
警方介绍,最终,仲伟成功要到5万元。之后,又化身“今日焦点网”“韩记者”,将原报道改动后发在“今日焦点网”头条位置再次讹钱,该项目开发商又付了5万元。
至今,这条攻击大庙镇该地产开发项目的网帖,仍然挂在“今日焦点网”首页醒目位置。
为何一直坚称“自身手续没有任何问题”的受害人,却一再主动找对方,甚至不惜以金钱解决?
“企业好不容易做起来,假如因一个小网站发帖破坏了形象,太不值。”魏全说。
持这种心理的单位不在少数。许多单位担心任何负面新闻,因为不管新闻是真是假,都可能在网络中引起舆情危机。据徐州警方介绍,2011年9月,安徽淮北一家公司被仲伟以“违规建别墅”为由敲诈了20万元,此后,该公司又被另外两个团伙使用相同手段各敲诈10万元。
谈到被3个团伙轮番敲诈的原因时,该公司彭姓副总经理表示:“我们并没有问题,他们纯属造谣。但网上负面信息传播很快,我们没办法控制,只能破财消灾。”
“受害人息事宁人心理给了犯罪分子机会。”办案民警说,在诸多案件中,鲜有受害人报案。
犯罪手法成熟各有分工
今年8月,徐州公安机关接连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以“记者”、“编辑”的身份,以发负面稿为由,索要“封口费”。徐州市公安局迅速将警情上报至江苏省公安厅。
8月19日,徐州市公安局成立由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牵头、市局多警种、多部门联合组成的“8·19”网络犯罪专案组。
8月23日,专案组兵分两路,先后在淮安金湖县、徐州市区抓获犯罪嫌疑人仲伟、窦玉刚。之后,又陆续抓获仲伟团伙另两名关键成员——负责发帖、删帖的网站管理员黄某和修改稿件、扮演编辑的阮某。
据警方介绍,仲伟团伙的犯罪手法运用成熟:用来敲诈的帖文一般由爆料人窦玉刚提供,或者从网上负面帖文中摘取,仲伟进行修改;向被敲诈单位发核稿函或告知其此负面新闻已在网络上发表,施压敲诈勒索,或是将这些负面帖文交给其犯罪团伙的网管发帖,利用网络推手进行炒作,扩大影响,敲诈勒索。如果敲诈成功,仲伟团伙会删帖或不予刊登。如不成功,仲伟会利用网络推手扩大炒作范围,以此报复被敲诈单位。
端掉仲伟团伙后,警方循线侦查,又打掉另外3个类似犯罪团伙。警方发现,仲伟等4个团伙互相交织,有时相互爆料,共同或分别实施敲诈犯罪;有时一个团伙成功后,又爆料给另一团伙,再次实施敲诈。
“4个团伙也有交叉结伙现象,如一个犯罪嫌疑人既是仲伟团伙的成员,又以自己为中心实施团伙犯罪。”孙睿说。 本报徐州(江苏)9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