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为每位怀揣梦想走出国门的同胞遮风挡雨

3月8日,在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结束后,面对簇拥上来还要提问的记者们,王毅表示“我要尽快回到外交部处理关于马来西亚航班的问题”。 法制日报记者 王建军 摄
■突发事件:马航客机失联我们都很揪心
■中国外交:展示更宽阔视野更积极作为
■中俄关系:全力打造务实合作“升级版”
■中美关系:亚太应成新型大国关系试验田
■中欧关系:极具潜力空间的战略合作伙伴
■中日关系:历史和领土问题没有妥协余地
■朝核问题:做好三件事“爬坡过坎走正道”
■中非关系:同甘共苦 平等合作 共同发展
2014年3月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各位记者见面。首先我代表外交部感谢各位对中国外交的关心和理解,感谢大家为报道中国付出的努力。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我借此机会向在场以及在镜头背后的所有女士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今天早晨,我们得到了一个非常令人忧虑的消息,一架马来西亚民航班机在飞往中国的途中失去了联系,我们都很揪心,但愿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外交部以及有关的驻外使领馆已经启动了应急机制,我们正在全力了解具体情况,一旦有消息会及时向大家发布。现在我愿意回答大家的问题。
《人民日报》记者:2013年是中国新一届政府的外交开局之年。作为外长,这一年的外交工作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2014年中国外交怎样进行?
王毅:去年中国外交最鲜明的特点是主动进取。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国际社会的期待,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外交活动。
有一组数据和大家分享。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了22个国家,接待了65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访华,同300多位外国政要进行会见交流,与各国达成了约800项合作协议。
还有一组事实要告诉大家。一年来,我们有力地维护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推进了与主要大国的关系,提出了“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在叙利亚、伊朗等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我们还首次派出了成建制的安全部队赴马里维和,首次在实战状态下派军舰为叙利亚化学武器的运送提供护航。
2013年的中国外交展示出更宽阔视野、更积极作为,不仅是成功的开局之年,也是创新之年、丰收之年。
2014年,中国外交将继续积极进取,重点从两个方向作出努力:
一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于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将加强同世界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改革发展营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将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深化与各国互利合作,为国内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为良好的条件。我们还将全力推进海外民生工程,为维护中国不断对外延伸的正当权益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第二个方向是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我们将在国际交往中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平等,尤其是维护和促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还将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为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提出更多中国方案,发挥更大中国作用。
?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过去一年中国外交不断推出新的理念和新的举措,明显地感觉到中国外交的风格正在转变。作为外长,您是怎样解读的?
王毅:这些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关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如何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致力于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在保持外交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新的理念和举措。
比如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打破大国之间往往冲突、对抗的历史宿命,走出一条合作共赢、惠及各方的当代新路。这体现了我们处理大国关系的新思维,也体现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比如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就是为了进一步展示中国对邻国的诚意和善意,愿意同周边国家一道打造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周边睦邻政策的新发展,也展现了中国开放和包容的胸襟。
这些新的理念和举措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中国不仅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其他国家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的,也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紧密相连,休戚相关。
俄塔社记者:习近平主席上个月专程出席了索契冬奥会开幕式,连续第二年把俄罗斯作为首访国。您如何评价当前的中俄关系?2014年中俄关系发展和合作的重点是什么?
王毅:提到索契冬奥会,我首先要向俄罗斯朋友们表示祝贺,你们举办了一届令人难忘、精彩的冬季奥运会。
当前的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阶段。双方高度信任,相互坚定支持,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元首间建立起的深厚友谊对中俄关系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说到今年的中俄关系,我认为核心就是要使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保持高水平运行,不断增进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合作,在这个基础上有几件重要的任务要落实。一是要全力打造务实合作的“升级版”,尤其要推动大项目合作取得新突破。二是要办好青年友好交流年系列活动,巩固和深化中俄关系的社会基础。三是要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筹备好2015年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在过去的一年中,您认为中美关系发展得怎么样?您认为今年两国关系的发展会遇到怎样的挑战?两国将如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双方将怎么本着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精神,以更加透明、更加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方式维护亚太的和平与稳定?
王毅:2013年中美关系的最大亮点就是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安纳伯格庄园实现历史性会晤,双方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双方共同确定的努力方向,是两国向世界发出的一个积极的战略预期,也是两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郑重承诺。
中美关系极为重要,也极其复杂。今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35年的发展趋势是中美对话与合作越来越深入,合作的需求远远大于分歧。35年的经验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要相互尊重。
如果把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比作建造一座大厦,那么相互尊重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只要中美双方真正做到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彼此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这个地基就一定能打得牢,就能抵御风吹雨打,真正建成一座合作共赢的宏伟大厦,不仅惠及中美,也会造福世界。
我们愿意同美国一起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这一地区实现良性互动。我们认为,亚太地区应该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验田,而不是相互争斗的博弈场。
?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中国的周边形势非常受到关注。有人认为,中国的周边问题很多,还有人认为,近来中国在处理与周边邻国争议问题上越来越强硬。请问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
王毅:你提了一个有点尖锐但确实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中国的周边形势总体是好的,也是稳定的。
去年中国首次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明确周边是中国外交的首要,而且形成了一整套更加友善和包容的睦邻外交理念,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互利双赢的重大合作倡议,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周边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与邻国打交道已经几千年了,我们历来秉持以和为贵,以诚待人,人敬一尺,我还一丈。今天的周边外交,我们将更积极地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让周边国家和人民更多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更好地理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当然,我们也愿意倾听周边国家的声音,回应大家对中国周边政策的疑问。
对于我们同一些国家存在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我们愿意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坚持通过平等协商谈判,以和平的方式妥善处理,这一点今后也不会改变。我们绝不会以大压小,但也绝不接受以小取闹。在涉及领土和主权的问题上,中国的立场坚定而明确:不是我们的,一分不要;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
法国《巴黎竞赛画报》记者:本月底,习近平主席将访问欧洲,他将带去怎样的信息?他还将访问欧盟机构,这背后有什么考虑?
王毅:欧洲在今年中国外交议程中排在优先位置。习主席将于3月下旬对欧洲进行访问。这是中国为推进大国关系所采取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必将开辟中欧关系新的历史篇章。
中欧关系的关键词是“合作”,作为当今世界两大力量、两大文明和两大市场,我们之间的合作理应是全方位和战略性的。尤其是在中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启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当中,欧洲是我们极具潜力和空间的战略合作伙伴。
习主席的这次历史性访问,将会推动双方就各自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度对接。双方将重点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新型城镇化、互联互通、人文交流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我们还希望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并且着眼于今后的中欧自贸安排。当然,我们也愿意同欧洲加强国际事务中的战略沟通,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多极化进程。
我想这句话大家都会赞成:中欧合作,世界将更安全、更均衡、更美好。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我想问的是中日关系。李克强总理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历史问题,他说要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绝不允许开历史倒车。现在中日关系很困难,外界也有一些担心的声音。您认为如何才能走出中日关系目前的僵局?有人把当前的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和英国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
王毅: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心声,体现了中国维护和平的责任,我们完全拥护。
中日是近邻,本应和睦相处,目前的局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也不符合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
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双方曾就妥善处理历史、台湾以及钓鱼岛等问题达成了重要的谅解和共识,构成了中日复交的前提,也打下了两国重归友好的基础。但是近来日本领导人的一系列言行背叛了中日复交的精神,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根基,中国人民当然不会、也不可能答应。
在历史和领土这两个原则问题上,没有妥协的余地。如果日本某些人执意要为当年的侵略历史翻案,我相信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士也都绝不会容忍和姑息。
至于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作榜样。只有认真清算过去,不再出尔反尔,才能走出僵局,开辟未来。只有真正坚持和平道路,不再说一套做一套,才能获得邻国和世界的信任。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
韩国广播公司记者:现在朝鲜半岛的局势很紧张,中国如何看待朝鲜半岛的局势?六方会谈重启还有希望吗?中国是六方会谈的主席国,中国将为重启会谈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
王毅:朝鲜半岛就在中国的家门口。在半岛问题上,我们始终有一条“红线”,就是绝不允许生战生乱。我想这也完全符合半岛南北双方,以及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利益。
如何来处理当前的半岛问题?如果要打一个比喻的话,就是要做好三件事,“爬坡、过坎、走正道”。
首先要爬无核化这个“坡”。核问题是目前的症结所在,只有实现了无核化,半岛才有真正和持久的和平。不管这个坡多长、多陡,我们都要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二是要迈过缺乏互信这道“坎”。有关各方,尤其是朝美双方严重缺乏互信,这是挡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坎。这道坎导致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六方会谈几度中断。所以我们希望各方能够保持克制,释放善意,一点一滴地积累互信。
三是要走对话解决这条“正道”。对抗只能带来紧张,战争更会造成灾难,所以平等对话、协商谈判才是正道。六方会谈是目前唯一能够被各方所接受的对话机制,作为主席国,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复谈,谈比不谈好,早谈比晚谈好。
南非电视台记者:近年来,中国在非洲很活跃,但是外界对于中国和非洲之间的交往有一些不一样的评价,尤其是西方。您怎么看?
王毅:我想中非关系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首先,中非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在中国还没有摆脱贫困的时候,我们就勒紧裤带支援非洲兄弟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非洲的兄弟们则把新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其次,中非是平等合作的好朋友。中国对非合作从不居高临下,从不干涉内政,也从不开空头支票。我告诉你一个数字,迄今中国为非洲已经援建了1000多个成套项目,没有附加过任何政治条件。仅这一基本事实就可以使任何针对中国的不实之词苍白无力。
第三,中非还是共同发展的好伙伴。今年1月我访问非洲的时候,很多非洲朋友当面告诉我,非洲这些年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对非合作的拉动,并且还带动了其他国家纷纷加大对非洲的投入。
今年是周恩来总理首访非洲50周年,中非友谊代代相传。习近平主席去年成功访非。李克强总理今年也将踏上非洲的土地,这将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总理首次访非。中非合作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新社记者:您在上任外长之初就到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考察,强调外交官要随时倾听民众心声,维护民众利益。您还表示要提高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请问外交部下一步将如何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和安全?
王毅:外交为民是中国外交的一贯宗旨。我和我的同事们经常收到民众的来信,一位河南女士的来信让我非常感动,我想跟大家披露一下。她的丈夫远赴海外打工,但却不幸蒙冤入狱。后来经过使馆据理力争,终于无罪释放,回家跟家人团聚。这位女士在信中写道:“是你们拯救了这个破碎的家,你们是我们最亲的人”。老百姓把我们当做最亲的人,是外交人员的最高荣誉。
现在中国每年出境人数达到近1亿人次,中国在海外的企业也已经有2万多家,保护中国在海外公民和机构的正当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中国公民到国外打开手机,收到的第一条短信就是外交部的,告诉大家各种注意事项以及使领馆的联系电话。我们每年要处理几万起领事保护案件,小到补办证件、联系亲友,大到解救被绑架的人质,开展大规模的撤侨活动等。只要同胞们有需要,不管再困难、再危险,我们的外交官都会出现在大家面前,竭尽所能提供帮助。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全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大力提高领事保护与服务水平。我想预先告诉大家一个消息,外交部将在年内建成领事保护与服务全球应急呼叫中心,这是一个24小时的电话热线。今后,我们的同胞不管走到世界哪个角落,一旦遇到危难,就能在第一时间与祖国取得联系,听到祖国的声音。
外交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愿意为每一位怀揣梦想走出国门的同胞遮风挡雨,成为大家可以依靠的坚强后盾。
?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您刚才回答了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感受到外交工作是十分繁重的。您能不能谈一下过去一年,您个人工作的感受?
王毅:作为第一次外长记者会,我知道免不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告诉各位的是,作为中国外交队伍中的一员,能够在我们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时期从事外交工作,我和我的同事们一样,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我们外交人员要切实履行忠诚、使命、奉献这一核心价值观。我们的工作是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职责是为民族担当、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
要办好新时期的中国外交,我们首先要有底气。底气来自于祖国的强盛。今天的中国正在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要目标。祖国和人民是我们的坚实后盾,和平发展是我们的坚定方针。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为民族复兴营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们还要有骨气。骨气来自于民族的自豪。近代以来的百年屈辱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对国家的主权和民族尊严抱有强烈的情感,我们对世界事务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际公理,这是中国外交人员的风骨,也是中国外交得道多助的一个基础。
我们同时还要大气。大气来自于文明的自信。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今天我们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要从博大精深的文明积淀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向世人展示我们中国人的从容、自信、开放和进取。
记者会历时1小时35分钟,5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
据新华社电
?